皮瓣移植術是指將某一部位的一塊帶有血供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的皮瓣轉移到另一部位,達到消滅創(chuàng)面、整復畸形和缺損的目的。由于皮瓣有自身血液供應,又含皮下脂肪組織等,故在整形外科中應用較為廣泛,它對恢復受皮區(qū)外形和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積極的作用。
1 臨床資料:
本組139例,男88例,女51例,年齡5~85歲。外傷后組織缺損27例,瘢痕畸形56例,燒傷創(chuàng)面31例,電擊傷9例,褥瘡感染創(chuàng)面4例,其他損傷12例。其中行局部皮瓣46例,管形皮瓣18例,鄰位皮瓣32例,遠位皮瓣23例,軸型皮瓣或肌皮瓣11例,吻合血管游離皮瓣移植術9例。
所有病例均獲滿意療效。術后2例發(fā)生皮瓣下感染延期愈合;4例皮瓣邊緣小面積壞死,經換藥痊愈;另有1例術后當天皮瓣下血腫,立即送手術室清除血腫、止血、加強引流后順利恢復。139例患者,術后隨訪1個月~2年,外形及功能均得到矯正。通過對圍手術期的觀察護理和隨訪,總有效率100%,滿意率95%以上。這與醫(yī)生精湛手術技能和正確圍手術期護理有密切關系。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皮瓣移植術雖然效果佳,但是其手術要求高,風險大,一旦失敗將造成新的皮膚及軟組織(供區(qū))的畸形和缺損。而且部分皮瓣轉移術如遠位皮瓣、管狀皮瓣移植術,由于手術次數較多,療程長,需要經過成形或延遲→轉移→斷蒂等階段,而術后又常需姿勢固定,給患者造成痛苦和生活不便。因此,術前心理護理尤為重要,做好充分解釋工作,使患者了解手術方案,認識手術的優(yōu)點及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說明術后姿勢固定所引起的不適,并指導患者模擬術后姿勢,以提高適應能力和在床上生活習慣,減少術后的痛苦和情緒波動。
2.2 協(xié)助完成必要術前檢查,以排除潛在疾病及手術禁忌證 除外科常規(guī)術前檢查外,根據皮瓣移植術的特點,還必須行:(1)術前照相;(2)皮膚準備,包括供皮區(qū)及受皮區(qū);(3)軸型皮瓣轉移術前應以多普勒超聲血流聽診器探測血管位置及走向并做好標志。
2.3 病室準備 為避免感染,為皮瓣成活創(chuàng)造條件,對病室紫外線消毒,每日3次;消毒液拖地,擦洗全室;各用物消毒備用。床單被套高壓滅菌??刂剖覂葴囟?,使溫度恒定在25℃~28℃,溫度過高,患者不適,溫度過低,局部血管痙攣,影響血運[1]。禁止吸煙。
3 術后護理:
3.1 嚴密觀察皮瓣血運 可通過皮溫、皮膚顏色、腫脹程度、毛細血管反應等指標,耐心細致地全面觀察,綜合判斷,及早發(fā)現問題,以求早期處理。
3.1.1 皮膚顏色 主要觀察移植組織膚色是否紅潤、蒼白、紅紫。因人體各部位膚色不一樣,觀察時注意既要與供受皮區(qū)周圍膚色相比,又要與受皮區(qū)膚色相比[2]。若皮膚顏色變淺或蒼白,提示動脈血供不足,有栓塞或痙攣。相反,顏色大片或整片變深應考慮靜脈血回流受阻。隨著血栓加重,繼而變?yōu)榧t紫或黑紫。本組4例皮瓣邊緣小面積壞死,因當時使用局部烤燈照射,而影響皮膚顏色觀察,未引起護士注意,最終導致皮瓣邊緣壞死。
3.1.2 皮溫 注意與鄰近正常組織相比較。一般移植皮瓣溫度與健側皮溫相差0.5℃~2℃,若比正常皮溫相差低于2℃,提示將發(fā)生血液循環(huán)障礙。如皮溫突然增高超過正常范圍,且局部有刺痛感覺或疼痛持續(xù)加重,提示有感染可能。移植的皮瓣常用多層紗布覆蓋,以防受外界溫度影響。本組2例術后4天開始皮溫升高,疼痛加劇,最終由于皮瓣下感染延期愈合。
3.1.3 腫脹程度 術后皮瓣均有水腫過程,3~4天后靜脈逐漸溝通,皮瓣靜脈回流即可迅速改善而消腫[3]。根據腫脹程度可出現皮紋存在、皮紋消失、水泡。動脈血供不足皮瓣塌陷,皮紋增多;靜脈回流受阻,皮紋消失,張力增大,表面光亮,有水泡或皮紋出血,如動靜脈同時栓塞時,腫脹程度不發(fā)生變化。
3.1.4 毛細血管反應 用棉簽壓迫皮瓣皮膚,使皮膚顏色變白后移去棉簽,皮膚顏色即轉為紅色。這段時間為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正常為1~2s,如果毛細血管充盈緩慢或消失,則可能是血液循環(huán)中斷,應立即引起注意。筆者認為觀察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應與其他指標綜合分析考慮。139例中有2例因充盈時間延長,曾考慮動脈血供障礙,經與主管醫(yī)生分析,考慮皮溫、膚色正常,未行特殊處理,經密切觀察36h后毛細血管充溫時間逐漸恢復正常。
3.1.5 判斷皮瓣生長情況 可用釘頭刺入皮瓣內5mm,拔出后輕輕擠壓周圍組織,若有鮮紅血液溢出,說明正常。若反復針刺后仍不見血液溢出,說明可能存在動脈危象;若暗紅色血液溢出,說明靜脈血流受阻。發(fā)現上述情況應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以免肌皮瓣壞死。早期發(fā)現,早期處理是關鍵。
3.2 預防及護理:
3.2.1 保溫護理 術后保溫尤為重要,皮瓣局部給60W烤燈持續(xù)照射7~10天,烤距為30~40cm。用無菌巾遮蓋燈罩和皮瓣,使之保暖,但要注意烤燈距皮瓣不要太近以免燙傷,夏季間歇照射。
3.2.2 術后體位 術后體位的安置是保證皮瓣的血供和靜脈回流、促進皮瓣成活的重要措施之一[4]。術后保持患肢高于心臟,抬高患肢10°~15°,維持功能位或根據手術部位適當調整。以保證動脈供血又利于靜脈回流。禁止患側臥位,防止皮瓣受壓或牽拉,避免皮瓣痙攣導致皮瓣缺血壞死。盡量采取滿足患者的體位,要經常巡視患者,特別是熟睡患者,注意保持體位,同時向患者解釋體位固定的重要性,使其密切配合治療,及時糾正不正確姿勢。